簡述雜散光對超微量分光光度計的影響
更新時間:2022-09-26 點擊次數(shù):1327次
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是將成分復雜的光,分解為光譜線的科學儀器。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光與物質(zhì)相互作用的基礎上,當光子和溶液中的物質(zhì)分子相碰撞時,就會發(fā)生吸收,物質(zhì)對光的吸收是具有選擇性的,通過測量其吸光度值的大小可反映某一物質(zhì)存在量的多少。
超微量分光光度計在整個反映區(qū)域可發(fā)射連續(xù)光譜,具有穩(wěn)定和足夠長的使用壽命。常用光源有白熾燈(鎢絲燈、鹵鎢燈等),氣體放電燈(氫燈、氘燈及氙燈等),金屬弧燈(各種汞燈)等??梢姽鈪^(qū)主要用鎢燈(320~2500mm)、氙燈(180~375nm)為光源,紫外區(qū)主要用氫、氘燈。檢測器是利用光電效應,將透過吸收池的光信號變成可測的電信號,并將電信號放大的裝置。
超微量分光光度計主要是利用待測元素的共振輻射,通過其原子蒸汽測定其吸光度的裝置。元素在熱解石墨爐中被加熱原子化,成為基態(tài)原子蒸汽,對空心陰極燈發(fā)射的特征輻射進行選擇性吸收。
雜散光是指進人檢測器的處于待測波長光譜帶寬范圍外的其他波長組分,它是光譜測量中誤差的主要來源。
產(chǎn)生原因有:該儀表的色散元件、反射鏡、透鏡及單色器內(nèi)壁灰塵等。在分光光度計工作波段邊緣波長處,由于單色器透光率、光源輻射強度、檢測器靈敏度都較低,雜散光的影響更為顯著。
雜散光限制儀器的分析上限可引起嚴重的測量誤差,實際工作中,在定量分析時,一般在吸收峰或其附近處測量樣品吸光度,如果在分析波長處含有雜散光,這時樣品的透光率較小,而雜散光大部分透過,使測量吸光度低于真實吸光度。